登六順 訪七彩 百里長征的丹大林道記憶

◎莊美玉 律師

緣起

  丹大林道在早年東電西送工程時代,車子可以直驅七彩湖畔,一日往返七彩湖登頂六順山是唾手可得之事。自2008年辛樂克颱風侵襲,損毀丹大吊橋後,再加上後續的封山政策,七彩湖六順山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。如今,十多年過去,山林解禁了,在管車不管人的政策下,登山客又可以光明正大地前往一親芳澤,也掀起了登山熱潮。

  因進入丹大林道前得橫跨濁水溪,且林道內有多處崩塌,故最佳的造訪時間是11月至4月間的枯水期。在山友阿P的邀約下,於3月中旬,組成一支10人的登山隊伍,踏上登頂百岳排名99的六順山,造訪中央山脈心臟祕境的七彩湖之旅。

  丹大林道是伐木業者孫海先生於1958年,為了深入丹大林區伐木運送木材而修築。此林道曾與萬榮林道被規劃為台16線橫貫公路的一段。丹大林道入口處於1957年建木造橋樑跨越濁水溪,稱之為孫海橋。1969年由南投縣政府改建成為水泥橋。孫海橋於2004年遭敏督利颱風損毀,之後又建造丹大吊橋。惟,吊橋也在2008年辛樂克颱風侵襲損毀。

起程出發了

  進入丹大林道,首先要在二分所檢查入山申請文件,未開放之前,許多山友爬黑山,必需高繞避開二分所,現在則可以光明正大地進出了。管車不管人的政策,即是除了公務、工務、學術研究申請及原住民機車外,禁止車輛通行。因此沿途除了靠雙腳前行的登山客外,還有許多騎單車的車友。據車友表示,丹大林道的挑戰性在單車界頗富盛名。

  沿途有不少舊部落例如加年端、丹社、卡社等;另,還有伐木遺址:海天寺、孫海招待所及廢耕菜園等,可一探過往原住民的生活及伐木時期的作業。此外,還有台電保線所及招待所,可作為中途的休息站。

  此行,在路上遇到3輛台電公務車擦身而過,協作表示他們是到台電招待所旁的倉庫裝載發電機。協作語帶不解地說,一台小小的發電機,需要出動3台公務車嗎?另,某晚投宿於台電招待所時,有警政署保安大隊的公務車,協作說他們是來玩的。嗣後,在七彩湖環湖中再次巧遇這些身穿標示有「保七」的波麗士,與之閒聊,才知該次行程的任務主要是巡視有無未經許可打獵,由於近期是水鹿季節,故有此任務安排。從原住民協作的反應,再加上禁止原住民騎機車載遊客(只可以載貨物)的規定來看,公部門與原住民雙方之間似有心結。

孫海招待所與海天寺

  孫海招待所位於林道約37k處,據載它是孫海所經營的木材業為招待達官貴人之用而興建。自從禁止伐木後,招待所已逐漸荒廢,不過,從現場留有的桌椅、碗盆等,似乎可看出有使用的痕跡。據協作表示,目前該招待水因為有水源及既有的通舖架構,有些山友、車友會選擇在該處過夜。再者,布農族人,偶爾帶年輕族人上山進行尋根之旅或文化、生態教育時,也會以該招待所作為聚會場所。此外,據新聞媒體報導,林務局有意將孫海招待所整修成避難山屋,此舉對登山客而言不啻是一個好消息。

  海天寺與孫海招待所中間隔著林道就在其對面上方處。海天寺是臺灣最高的廟宇,海拔2374公尺,供奉地藏王菩薩、觀世音菩薩、天上聖母、玄天上帝及土地公等。廟宇兩旁的對聯寫著「海通山川融河嶽,天開日月相照明」。此廟宇是數十年前開闢丹大林道時請來的香火。廟宇建造目的是為了讓工作人員精神有所寄託。此行,遇到有來自杉林的宮廟組成進香團,乘坐原住民的機車前來參拜,所費不貲。

六順山

  六順山海拔約2999公尺,地處臺灣心臟地帶中央山脈中段主脊東側上,行政區屬南投縣信義鄉與花蓮縣萬榮鄉交界處,是中央山脈主脊自安東軍山以南第一個突起到約3000公尺的高山,名列台灣百岳,和鹿山(海拔2981公尺)是全臺唯二二座高度低於3000公尺的百岳。據資料記載,1971年10月中華民國山岳協會為慶祝六十年國慶舉辦中央山脈大縱走,由岳界四大天王林文安先生擬定南北兩路於七彩湖會師,南隊的邢天正等人在10月26日登上這座位於七彩湖南方3公里的無名山。為這座本無山名的山頭,以10月26日會師當天日期尾數為名,取其六六大順之意,故名六順山,並將之列入百岳。從登山口到三角點,約有數段上上下下的假山頭,考驗著登山客的體力。

  我隊於中午12:00抵達登山口,稍事休息整裝後,即背起輕裝行囊,踏上登頂之路。沿途有時行走於黃金大草坡中,有時步行於鐵杉、箭竹林及松木林間,雖是正午時刻,倒也不覺得炎熱。三月天,馬醉木白色的花蕊,分布於樹叢當中,形成萬綠叢中數點白的清新景象。此外,自去年以來,全臺缺雨水,鑽出樹林外的草坡,呈現半枯黃,一叢叢的勁草在陽光的照射及山風吹拂下,份外美麗,猶如一隻隻的小綿羊閒晃在這片大草原上。在青山綠水間也可見遠處的輸電線路綿綿不斷地延展,對這東電西送的鉅大工程,猶然興起敬佩之心。下午近2點半抵達三角點。三角點沒什麼展望,隊友們輪留拍照、合影,個人也在此三角點,完成第48座百岳。嗣後,循原路回到登山口,時間約下午5點。因該處手機通訊微弱,且離晚餐尚有些許時間,協作遂帶領大夥兒前往約5分鐘路程的七彩湖上方林道,除了可撥手機與家人報平安外,順便一覽七彩湖的夕陽之美。

七彩湖

  登頂六順山後,我隊在台電招待所過夜,該招待所是一幢二層樓高的建築物,室外腹地廣大,後方還有停機坪。2樓有5間大小不一,地上舖有木板的通舖房間,每間房間還裝潢整面牆的木櫃讓投宿者置放物品,可惜整幢建築物無水、無電。有山友開玩笑地說,台電公司自己生產電力,高壓電塔就設在外頭不遠處,自家公司的招待所竟然沒有電。房間使用是先到先用,協作分配2間房給我們,此外協作表示,與台電人員有默契,他們未使用時,協作及山友們可以使用,但要維護屋內的清潔。在大自然的山林間,有時可見「法律不外乎人情」的一面。

  翌日凌晨4點半起床用早餐,5點20分出發,在5點45分來到七彩湖上方的林道,大夥兒頂著凜烈的寒風在林道坡邊的山徑中,尋覓好角度,準備迎接太陽的升起。在大自然的山林間追尋著日出與夕陽似乎是每趟行程的必備功課。會膩嗎?不同的場景,不同的夥伴,不同的心情,編織著不一樣的影像與記憶,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位造訪者的心坎裏,那天無法再親近山林了,屆時再一一翻出深藏在內心的記憶,好好地回味。

  七彩湖在六順山北方約3公里處,面積約2公頃多,海拔約2900公尺,湖水清澈如鏡,水深達10公尺,僅次於深度34公尺的大鬼湖。是臺灣頗富盛名的高山湖泊,有山友並將之列為一生必訪的高山湖泊之一。早期因為黃昏夜晚時刻,有成群梅花鹿聚集,故稱為鹿湖或鹿池。嗣後,設立林田山林場七星崗伐木站,便以七星湖為名。此後因山岳界四大天王林文安先生無意間看見日出光照湖面時,呈現七彩斑斕的絢麗彩光,遂更名為七彩湖。

  七彩湖是布農族祖靈聖地,據原住民協作表示,不僅不可以在湖畔紮營,他們也不會取用七彩湖湖水。從林道上俯瞰七彩湖,四週是群山環繞,猶如一群侍衛保護著這山中的明珠,其一旁尚有一個湖面較小的妹池。觀完日出後,大夥兒沿著山徑往下走,近距離地親近七彩湖的風采,順時鐘地環湖一周。大夥兒走走停停,在陽光的折射下,幻藍的七彩湖,湖畔孤挺的樹影,環湖渺小的身影,湖面的群山倒影,都是快門下絕妙的取景。在環湖漫步之際,感受著人與湖的對話。

回上一頁